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我是你养育的,是个血肉之躯,而且活得不错,仍还年轻,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你都不该责备我有着青春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是受神秘力量支配的呀。
——《十日谈》
材料四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材料三和材料四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区别何在?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二、材料五中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异同之处。
明代著名文史家王世贞认为:“夫士能博古固善,其弗通于今也,古则何有?我以古而诮人,人亦以今而诮我,其失究同也。”这说明王世贞的治史思想是( )
A、主张薄古厚今 B、反对厚古薄今
C、主张博古通今 D、反对对先古历史借鉴
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人的探索已经彻底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理论渊源
C、邓小平创立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思想精髓
D、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完整继承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仅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而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而且还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历史记忆,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