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

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B.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

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周之宗盟,异姓为后”,说的是结盟方面的规定,没有破坏宗法制原则,不选A。材料显示,周的宗盟,除了同姓还有异性,这样有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故选B。材料说的是周的结盟制度,不是丰富发展了分封制,因此C项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秦代才确立的,因此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1917年1月1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的意图是什么?与他们同时期的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哪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我是你养育的,是个血肉之躯,而且活得不错,仍还年轻,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你都不该责备我有着青春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是受神秘力量支配的呀。

——《十日谈》

材料四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材料三和材料四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区别何在?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二、材料五中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异同之处。

 

查看答案

明代著名文史家王世贞认为:“夫士能博古固善,其弗通于今也,古则何有?我以古而诮人,人亦以今而诮我,其失究同也。”这说明王世贞的治史思想是    

A、主张薄古厚今      B、反对厚古薄今

C、主张博古通今      D、反对对先古历史借鉴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人的探索已经彻底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理论渊源

C、邓小平创立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思想精髓

D、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完整继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