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1870年以后,日本已经开始在全国实现工业...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1870年以后,日本已经开始在全国实现工业化,但在中国,工业化仅仅是在有数的几个城市中得以实现。”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A.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B.民族企业先天不足难以自立

C.缺乏中央政府的领导与推进

D.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强力抵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1870年以后”时间段以及题干“与日本相比”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民族危机严重是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A;B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与日本相比”要求不符,排除;D项与题干关于日本工业化的描述明显不符,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结合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措施,可知日本政府推动力日本工业化建设,而中国缺少政府的推进作用,C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时期的概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概况 【名师点睛】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政策:(1)殖:增殖;增加;殖产:置产,增殖财产,就是发展经济,使国家经济增值。(2)业指:工商业、银行业、军事工业等。(3)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查看答案

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习长技。材料主要说明(    

A.清政府已认识到“借师助剿”的重要性 

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

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由此可以看出(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查看答案

“不应该得出结论,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其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对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否定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B.殖民扩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D.殖民扩张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

 

查看答案

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