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在学习“...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后,某班几个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B.英语老师穿着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C.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D.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儒家“特别讲究师道尊严”,注重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道德,B说法错误,选B。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所以排除A。法家强调严刑峻法,排除C;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要求社会和谐,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主张,儒家的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的主张,要求恢复礼乐制度,老子更是主张回到原始的农村公社,从中可以看出其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家则代表底层平民的利益,主张“节约”、“尚同”和“非攻”,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物形象的塑造受到时代的影响。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于(     )

A.汉朝和明清时期                          B.汉朝和隋唐时期

C.隋唐和明清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2013年3月回答关于中国领导人的工作状况的提问时说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

B.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D.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查看答案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明清时,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反映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C.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D.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学者方行在《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指出:“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农村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