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等各有解读;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   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   迪南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左凤荣《2014不是1914: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的和平为何更为持久。

 

(1)1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强大的军国主义传统,为对外扩张埋下了隐患;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与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激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爆发。(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二战中的残酷使世界各国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战后,联合国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国家之间的矛盾;两极格局的对峙和隐忍利于世界的稳定;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利益链组建形成;世界多极力量的不断发展,对世界霸权起到了牵制作用。(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指的是德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材料一中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为对外扩张埋下隐患;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与经济不平衡,是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是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反映出世界多极力量的不断发展,对世界霸权起到了牵制作用;“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反映出联合国的作用,一定程度协调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另外再从历史教训、美苏争霸的客观影响、全国化与经济联系加强等角度思考。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卢梭作为近代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认为主权是论意的具体表现,主权是不能分割和转让的。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便是国家权力的主人,而政府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因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当掌权者违背公意侵害主权者的权利,或者民主的政体蜕变为专制的政体时,主权者有权采取包括革命在内的各种方式推翻政府。

——邓成明《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重大历史改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致,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苏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惩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税(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

——摘编自《北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苏绰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绰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指出材料中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

事件

观点

美国1787年宪法

没有真正体现天赋人权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和虚伪性

一五计划

片面发展重工业,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光荣革命

很不彻底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王仍掌握了行政大权,为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l7~18世纪中叶)必是民族国家统一政权形成之后才能有趋于完备的国家干涉经济活动的政策。……所以作为“民族经济”的“重商主义”只能是近代初期的特点。“重商主义”的一个关键性的支柱是以贵金属为基础的货币主义。所以,“重商主义”的盛行是与美洲贵金属流入西欧联系在一起的。……“重商主义”鼓励出口大于进口的对外贸易,因此,各强国都必定要争夺市场,到海外广设交易站,进而千方百计地开拓殖民地,至l8、19世纪而分占完毕。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也有共同之处。为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长治久安,两者都主张阶级调和。所不同的是,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兼顾了经济的增长和工人的利益,同时培育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保护层——“中产阶级”。而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中则无法维持这一局面,在阶级力量对比明显地有利于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情况下只能牺牲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保全大垄断阶级的利益。……新自由主义的发展也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一方面,大垄断资产阶级和右翼势力利用它们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利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它们也遭到了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抵制和反对。

——李其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重商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比较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异同。谈谈如何看待西方经济政策的变化。

 

查看答案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