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D.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明朝晚期,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成为完全的货币形态。这白银的货币化是( )
A. 赋役折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B.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的推动
C. 海外贸易兴盛的必然产物
D. 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
A.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下表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千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B.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C.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君权至高无上的后果
元朝建立后采用“犬牙相入”之法,打破过去以山川河流为分界的自然经济地理区划,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这种行省划界( )
A. 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主要是基于政治军事考虑,
B. 促进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造成南北制衡的局面
D.“犬牙相入”之法是元代所创立并沿用至今的行政区划设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