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客观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上,注重民生 D.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便人注意到手纺车己经不合时宜了。" (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己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土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