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亨廷顿说:“西方是而且在未来的若干年里仍将是最强大的文明。然而,它的权力相对于其他文明正在下降。……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以上关于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世界政治已经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B.西方基督教的国家依旧处于霸主地位
C.文明的差异不利于推动世界的多极化 D.世界权力中心己经转移到非西方文明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经济崛起的最主要原因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的全面展开
1960年,民主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74美元,联邦德国为1 320美元,相差只有1/3多点。而到了30年后的1990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144美元,而联邦德国为23980美元,联邦德国是民主德国的5.8倍。对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经济差距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冷战阻断了东西方正常交流,不利于民主德国经济的发展
B.民主德国经济的落后是因为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C.联邦德国经济优于民主德国主要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联邦德国经济的优越最终使民主德国并入,实现德国统一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最终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有史学家调查: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可能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