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汉武帝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非常有限,但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人仕的机会;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汉武帝时代,除了建立太学之外,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至汉代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春秋时期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变化:战国以战功作为官僚行政制度建立的主要依据;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6分)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不同时代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成为影响统治的重要因素。(5分) (2)变化:“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民间私人办学兴起。(4分)不同点:汉武帝时期,中国教育开始呈现出官方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教育的内容呈现出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趋势,教育内容和思想趋于统一化。(4分)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政治上的大一统要求思想文化的统一;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行儒学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汉武帝对儒生的重用。(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至汉代官员选拔状况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况材料信息,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战国以战功作为主要依据、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归因: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不同时代人才选拔标准的不同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春秋时期与西汉汉武帝时期教育发展概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把握到答案,即“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民间私人办学兴起。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分“不同点”和“原因”分别展开。关于“不同点”,紧扣材料三信息,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呈现出官方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趋势,趋于统一化。关于“原因”,从政治上、思想上两个方面展开,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概况;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概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西周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    

A.地域决定政治                    B.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C.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不同           D.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           B.             C.             D.

 

查看答案

古希腊农业城邦斯巴达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工商业城邦雅典奉行奴隶主民主政治。斯巴达和雅典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果雅典失败,奴隶主民主政治遭到削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相同          B.斯巴达政治制度优于雅典

C.制度的不同源于彼此隔绝          D.战败使雅典民主弊端丛生

 

查看答案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 宣扬君权神授

B. 解释天人感应

C. 劝君主行仁政

D. 强调教化民众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