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

“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        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

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        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强调“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说明手工工场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A、C、D三项都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机器产生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说:“美洲金矿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从材料看,这里的“曙光”是指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大量的原料

C.大量的劳动力                 D.广阔的市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经济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产生之后,又时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若运用不恰当,反而起会阻碍作用。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9年l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 《早事档》 《上谕档》 《电报档》 《洋务档》 《收电》 《交发档》 《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街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街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材料一、二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2)从史料类型角度评析材料一、二论点依据的价值。

 

查看答案

下面5副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5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查看答案

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下面属于“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内容的是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③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