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代内阁不是国家法定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但并无实际决策权力,它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象征,所以 A B两项说法错误,明代内阁在宰相废除之后设置,内阁大臣权力虽大但地位不高,C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查看答案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事务

 

查看答案

一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变化会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革,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也能互相交流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托拉斯之所由起,原为防自由竞争生产过度之病,实应于今日时势,不得不然也。而其流弊亦自不少,今取各家言其利害者而平论之。

……以全国本业皆合同故,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因以免物价之涨落无定,而资本家无时常倒闭之患,劳力者亦不至被牵涉而失其业。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梁启超论“托拉斯”之利弊(1903年)

材料二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托拉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现象。

(2)材料二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3)材料三中图l与图2分别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两国修建的水利工程。这两国兴建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

(4)归纳苏俄新经济政策和图2反映的改革措施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没有人会怀疑英国的强大;约1/4的全球人口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而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后,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这就是第一届世博会开幕时的英国。

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贫穷落后。同时将先进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

材料三 1926年,中国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因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中国遂与世博会无缘。直到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举办的诺克斯维尔世博会。

——材料一、二、三均摘自世博网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2)请归纳材料二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遂与世博会无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我国“遂与世博会无缘”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快,其他工业也跟着快;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慢,其他工业也跟着慢。……我国钢铁工业能不能以最高的速度,比如说,每年产量的增长率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 或者百分之几十,而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发展呢?答曰:可能性是存在着的,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

——《土洋并举是加速发展钢铁工业的捷径》,《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

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间,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是轻工业部门,纺织、鞋子、箱包、五金、玩具、食品饮料等轻工业部门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呈现出加快增长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后,消费结构开始加速升级步伐,汽车、住房等需求旺盛,并拉动产业结构再次出现重化工业化(即重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增长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趋势。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材料一中清政府对民营工业制定了怎样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将工业化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当时工业建设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状况?从中你能发现促成这些现象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