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中可以看出,西周的宗法分封制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诸侯割据局面的出现。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总结中国古代政治“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代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查看答案

《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查看答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