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二  (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1《赠君五十叙》

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阋家不惮为贾。

——《唐荆川文集》卷15《程少君行状》

材料四 按比较严格的标准,在16世纪,至少在苏、杭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业和铸造业、浙江崇德的榨油业以及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中,已有10人以上的工场手工业出现。工场手工业为数甚微,但毕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形式,它发展迟缓,但是不可逆的。它发展迟缓,恐怕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农生产制度,而非市场需求不足。明代棉代替麻成为平民衣被主要材料是经济上一大变革,棉布成为大商帮经营的仅次于粮、盐的第三商品。但棉纺织这个引发现代化最重要的产业,到19世纪后叶才逐渐从小农经济中分离出来,工场手工业也在此后有巨大发展,在我国二元经济的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何种经济现象?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迟缓的原因。

 

(1)特点:一家一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2分) (2)矛盾:秦国“地广人寡”(人少地多)。(1分) 解决:以田宅招三晋之人入秦务农;废井田、开阡陌。(2分) (3)现象: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2分) 原因:远离战乱,地少人多;土地贫瘠,产出少。(2分) (4)原因:①政治上,清王朝迂腐落后的封建制度,以及清王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经济上,长期以来,古代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封建经济政策的长期压抑。 ③文化上,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一直是发现人才的好渠道,但到清朝以后,这种制度就出现了弊端,清朝的八股取士限制了文人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从而遏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④它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落后的封建主义和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其它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的信息说明是男子从事耕田的工作,从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的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的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的信息归纳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的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阋家不惮为贾”的信息归纳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四中“恐怕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农生产制度,而非市场需求不足。明代棉代替麻成为平民衣被主要材料是经济上一大变革”的信息并结合古代政治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归纳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发展•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商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代以来贵戚专权、武人跋扈,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决定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将科举考试的试卷优劣作为选拔官员的唯一评判标准。同时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使殿试成为定制。隋唐进士科岁取不过二三十人,宋太祖为了笼络士人,还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提高了录取后的待遇,科举得第后即可授官,不需像唐代一样再经吏部试。宋代还对考务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纪律规范,将唐代未普遍推行的糊名法列为定制,并进一步实行誊录,使考官无法通过姓名或笔迹等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

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         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            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查看答案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关于手工业法律的记载:凡是制作同一种类器物的,其大小、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由此可见秦朝的法律(  )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以经济立法为主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

A.家庭手工业               B.民间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