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说明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家构成了国的基础和支撑,国利用家固有的孝伦理实现对乡村的统治,家和国相辅相成,不可分割,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查看答案

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B.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C.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查看答案

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院“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造愿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种种有利力量”主要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交通工具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在从图一到图二的发展变化中,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901年清政府才颁布叶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曳,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怨11—1怨猿苑)》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19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