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材料二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作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9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材料三   2010年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

请回答:

(1)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其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3)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是指什么?试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此经济模式发展的举措。

 

(1)洋务运动。(1分) 理【解析】 洋务运动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或停留在学器物层面) (言之有理即可,2分) (2)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政治体制改革的欺骗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日益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等。(答任意2点即可,4分) 影响:中国被迫放弃改革,转而选择革命的道路。(或答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1分) (3)“中国经济模式”: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答改革开放之路,走和平崛起之路等等)(1分) 史实(举措):① 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建立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答任意2点即可,2分) ② 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中的“19世纪下半叶”、“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即洋务运动。理【解析】 这一题实际上是在考查为什么洋务运动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所以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回答即可,即洋务运动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或停留在学器物层面)。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提供的仅仅是“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时间,即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所以回答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究其原因是因为清政府的腐朽;“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的欺骗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日益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等。影响:“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就意味着中国被迫放弃改革,转而选择革命的道路。(或答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3)“中国经济模式”:根据题目所示的时间为21世纪初期,可知这时中国正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其经济模式就是改革开放之路,走和平崛起之路等等。史实(举措):这需要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即① 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建立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② 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查看答案

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有(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    )

A.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B.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D.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

 

查看答案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B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残破的国民经济

C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D发展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查看答案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