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材料三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四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的社会福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

 

(1)背景:经济危机严重,贫困(失业)人口增多。(2分) 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2分) (2)举例说明:新政中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任举两例,4分) 实质: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或维护、保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2分) (3)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2分) 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不利于激励公民的工作积极性;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答任意2点即可,2分) (4)启示:应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福利政策;应坚持政府主导,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福利事业。(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一来回答。从材料一中的“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可以得出当时经济危机严重;由“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可以看出贫困(失业)人口增多。措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知道应该选择罗斯福新政中解决民众生活困难和失业问题的措施,即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言论是“叛变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此可知罗斯福采取了一些表面看来违背资产阶级利益和有利于工人和普通民众利益的措施,所以结合所学可以想到相关的措施有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实质:这需要结合所学回答。罗斯福作为美国的总统,他根本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所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以退为进的措施,是在不触动(或维护、保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3)作用: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回答。由材料三中的表格可以看出月收入之间的差距加上各种津贴再减去各种税收之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变小,所以可以得出其作用之一是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所有不同月收入的群体所享受的儿童津贴是一样的,可以得出保障儿童利益。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由材料四中的“(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可以得出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由材料三中的贫富差距缩小可以看出社会福利政策实际上在奖懒罚勤,不利于激励公民的工作积极性;由材料四中的“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可以得出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由“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可以得出贫困人数增加;由材料四中的“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可以得出社会不满。 (4)启示: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题目中所述材料反映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进行了调整。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福利政策是必须有的,但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应该应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福利政策;应坚持政府主导,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福利事业。(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演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时间

当年创刊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年

7

3

42.9%

1896年

11

7

63.6%

1897年

49

45

91.8%

1898年

47

39

83%

注:1898年9月21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1895年后的几年中,全国的中文报刊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西学报……有为妇女儿童创办的妇孺报。……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2)19世纪末,中国人致力于办报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所示报刊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材料二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作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9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材料三   2010年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

请回答:

(1)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其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3)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是指什么?试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此经济模式发展的举措。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查看答案

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有(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    )

A.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B.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D.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