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重视对外联系。只是到明清时期走向闭关,导致近代被动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古代中国重视对外联系。只是到明清时期走向闭关导致近代被动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对外开放促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三个重要的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综合上述材料对经济全球化潮流中要保持中国“经济优势”你有何认识

 

(1)意义:打通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的友好关系;推动了中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发展。(3分) (2)原因:利用了中国的鸦片市场;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西方实现了机械化生产。(3分) 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3分) (3)三个节奏: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所以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从材料“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中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意义。 (2)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从材料“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中归纳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归纳分析材料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三个历史节奏”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结合“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主题归纳即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所以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西方的冲击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查看答案

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哪项是当今世界最大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标志(     )

 

 

查看答案

某班以《当今世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经济全球化缩小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C.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部分国家主权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查看答案

2008年初我国南方数省普降大雪遭遇严重雪灾使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导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