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工场手工业为数甚微,但毕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形式,它发展迟缓,但是不可逆的。它发展迟缓,恐怕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农生产制度,而非市场需求不足。……棉纺织这个引发现代化最重要的产业,到19世纪后叶才逐渐从小农经济中分离出来,工场手工业也在此后有巨大发展,在我国二元经济的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材料四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画了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F1为阻力,F2为动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所指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迟缓的原因。

(4)材料四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

 

(1)特点:个体经营、精耕细作、自给自足。(6分,答出男耕女织、铁犁牛耕、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等也可得分) (2)指商品经济(2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商业区、商业都会);商业交易打破时空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等 (任答2点即可得4分) (3)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自然经济的束缚;传统思想观念(农本商末)的束缚;文化教育制度阻碍科技的发展,从而遏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任答3点即可得6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4)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任答2点即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一家一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关于第一小问,比较简单,把握住“商品经济”即可,要注意避免答非所问,误答“资本主义萌芽”。关于第二小问,具有较大难度,解题的关键,即在于把握住“宋元时期”这一历史阶段,围绕“商品经济发展” 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要符合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由于我国小农生产制度,而非市场需求不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得出答案: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自然经济的束缚;传统思想观念(农本商末)的束缚;文化教育制度阻碍科技的发展,从而遏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可知,F1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对于参加1787年费城制宪的美国的“国父们”来说,制宪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正义民主的、能流芳百世让后人和他们敬仰的政治体制,而是为了寻求一种现实的、有效的、能够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的政治途径。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参议员名额每州不分大小,均为两名,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五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1)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背景以及“不是十全十美”的表现。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

(4)根据材料五,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查看答案

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哪一时期的状况最为贴切(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查看答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其企业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南地区

 

查看答案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