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殖民扩张起源于16世纪的西欧,是欧洲社会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殖民扩张起源于16世纪的西欧,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积累过程中,许多英国人目睹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并对此作出强烈反映。莫尔主张把建立海外殖民地当做解决国内人口“过剩”问题的有效办法。哈克卢伊特认为,海外殖民扩张可以让英国人充分认识到大海的真正价值和海上事业对于民族国家发展、弘扬英格兰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意义。培根强调英格兰民族的优越性和殖民北美的合理性,为其具有扩张性的“海上帝国”殖民思想作辩护。

——摘编自姜守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得到了联大成员半数以上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美国频繁更改的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

——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思想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内容并分析其走向困境的原因。

 

(1)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解决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解决国内人口过剩的问题;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深入;资本原始积累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影响:刺激了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人口迁徙,缓解了人口过剩问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2)内容:在殖民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坚持“非殖民”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的殖民主义,支持亚非国家的独立;又与欧洲国家结盟,反共反苏。原因:“中间道路”本身的矛盾性;欧洲国家不愿放弃其殖民利益;第三世界的形成壮大;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苏冷战;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力增加;联合国会员国结构的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积累过程中,许多英国人目睹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并对此作出强烈反映”“把建立海外殖民地当做解决国内人口‘过剩’问题的有效办法”“可以让英国人充分认识到大海的真正价值和海上事业对于民族国家发展、弘扬英格兰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意义”,从中逐一概括“背景”即可;第二小问,联系背景知识,可以从经济发展、殖民扩张政策、人口过剩问题的解决及世界的联系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即可。 (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从中概括内容即可;第二小问,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从中概括可以得出结论:第三世界的形成壮大;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联合国会员国结构的变化;欧洲国家不愿放弃其殖民利益;美苏冷战;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力增加;“中间道路”本身的矛盾性等。 考点: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表现;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多极化出现·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而这也给了对手——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政策

A.是英国推行的基本经济国策            B.使英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

C.维持了英国长久的经济繁荣           D.受到美德两国的热烈欢迎

 

查看答案

1876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是指

A.调整所有制结构           B.实行改革开放

C.扩大经营自主权           D.发展乡镇企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