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旨在() A....

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旨在()

A.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B.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C.培植新兴地主阶级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此举目的是分家立户,鼓励发展小农经济,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剥夺旧贵族的特权,故B排除。材料反映小农经济,不是培植新兴地主阶级,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故D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 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德”的具体内容逐渐广博,应指(

A.刑                B.礼

C.仁               D.道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容闳是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1868年,容闳正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国家储蓄人材。派遣之法,初次可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拨数成以充之”。

——摘编自陈经兴《容闳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容闳全身心倾注于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洋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参与戊戌变法,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

——摘编自李华兴《容闳: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派遣留学生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容闳在推进中国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西战争是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是美国地缘政治利益扩张之驱动,使其建立起太平洋纵横交错的交通线,构筑东南亚和中国甚或亚太定点连线成面的地缘政治格局,让美国提前2年进入到20世纪。

——摘编自张江河《美西战争与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历史脉络》

材料二   美西战争是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分水岭,把一个19世纪孤立于世界的美国与20世纪活跃于国际舞台的美国划分开来。美国占领菲律宾的地缘政治扩张意义远大于战争胜负本身……依据后来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地缘政治博弈的史实,其对美利坚民族实现“世界大国意愿”和建立适应于己的“国际新秩序”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或然转为必然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杨春龙《美西战争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西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西战争对20世纪美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第五条规定:“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附录中首先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正是《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制定时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不具备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具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权威,再加上当时满清政府内部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一塌糊涂的外交窘境。《钦定宪法大纲》虽师法日本《明治宪法》,但结局却迥然有别。

——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田猎即狩猎,周代天子的田猎逐渐走向礼仪化。有学者相信,田猎在周代就已具备祭祀、经济、政治、军事和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其中包括为田除害,保证农作物不受禽兽的糟蹋;君主能够通过狩猎,彰显天威,以示君权;驱驰车马,弯弓骑射,进行军事训练,彰显古人的勇猛英姿;而“禽兽以时杀”的理念,更成为约君主的道德规范。

——摘编自黄琪《礼制文化规约下田猎风俗的嬗变》

材料二 北宋前期,辽和西夏给北宋造成了巨大的国防压力,皇帝的田猎曾多次举行。宋辽“澶渊之盟” 后,双方总体上都致力于维护和平。仁宗时期,消极防御与赎买和平逐步成为对外政策的主导,即位之初就宣布废除“田猎”之制。但这一制度的废除却并不能单纯地归因于外部军事压力的减弱。士大夫们对记载着“田猎”之礼的《周礼》等典籍的质疑,与北宋皇帝“田猎” 活动废弛的过程几乎同步。随着“宋学” 的勃兴,士大夫积极利用自身的文化权威引导皇帝端正身心,对富于军事色彩、易于滋长骄奢之心而又劳民伤财的皇帝狩猎活动,提出了全面的反思与抨击。自此至南宋灭亡,皇帝的田猎再也没有举行。

­——摘编自孙方圆《北宋废止皇帝“田猎”之礼考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帝王田猎活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废止田猎制度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