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千海关两)。据此可知...

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千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

C.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          D.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和生丝 出口比重较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明显,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故A排除。茶叶和生丝出口比重较大不能说明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故C排除。当时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的官秩仅五品,权位远逊于六部尚书。明后期,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明代阁臣权力的变化

A.抑制了皇权的过度膨胀              B.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C.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查看答案

史载:某日宋太祖与石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守信等问他原因,他说:“人熟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这反映当时

A.军事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B.大臣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C.节度使的权力比皇帝大             D.宋太祖未能掌握军队的控制权

 

查看答案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春米》拓本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商食官下的手工业劳作

B.地主田庄里的集体协作劳动

C.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场景

 

查看答案

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说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养廉银制度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当年雍正帝正式降旨实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规定“每两加耗五分”,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支发各官的养廉银,有一定的标准,养廉银远远高出正俸标准,越是高品级的官员,养廉银越是优厚。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董庆伟《清朝雍正时期廉政措施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王朝推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雍正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