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

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

 

B 【解析】 试题分析:高宗想破例封御医为“武功大夫”,但未成功,与“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不符,故A项错误;“高宗想封”,但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说明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故B项正确;“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表明从根本上是维护皇权,而不是构成威胁,故C项错误;“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恰恰不能说明高宗遵法守纪,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规定,“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这种优免特权,渐渐被滥用……弘治十五年(1502年),会计田土总额比明太祖时期竟减少227956487亩。与此相应,田赋征收也减少了2650091石。明朝原来的田赋征收例以本色(实物)征收,后来因为灾荒而不断改银征收,但白银的收入远远不足以应付财政上的用途。嘉靖以后,出现财政危机。万历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将赋役的各种名目加以简化,合并为一,“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条鞭”,推行于全国。万历十年,史称“帑藏充盈,国最完富”。“量地计丁”的方法,成为清朝“摊丁入地”或“丁随地起”的源头。国家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允许“以银代役”,给人民离开土地,提供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张居正推行赋役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恩格斯认为,“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而且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或者就变为穷光蛋。他们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后一条道路;由于他们数量很大,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雅典灭亡的真正罪魁祸首。

评材料中关于雅典灭亡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历时一千多年,影响巨大,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

——1896年《中国环行记》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元代科举的规模与地位不能同两宋相比,总的说来,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衰落期。这虽然是元代蒙古统治者文化低落的反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又促成了元代文学艺术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甚至是优点。

材料三  以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三)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学者认为元代科举制的状况与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  

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