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使这些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使这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粮食不能自给,比之宋代更需余粮区的接济……城市工商业人口的增长,私营酿酒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更为扩大。如江南地区在宋代还可以在区内调剂(苏常之米),到明代就非得自两湖、江西、安徽运进食米 不可……清代更远自四川购米。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币值:1936年元)

 

农业净产值(亿元)

耕地(万公顷)

1/2(元/公顷)

1/3(/)

19世纪80年代

99.87

6304.7

158.37

62.36

20世纪30年代

166.41

9388.6

177.25

83.02

年增长率

1.05%

0.80%

0.23%

0.59%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食生产的变化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1)变化情况:原先产粮区由于种植经济作物而缩小粮田面积;长江中游及四川地区成为重要的产粮区。特点:经济发展出现区域性分工;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特点:虽然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不快。原因:封建制度尤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小农经济的束缚;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农业科学技术的落后。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以及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变化情况以及特点”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到明代就非得自两湖、江西、安徽运进食米 不可……清代更远自四川购米”等,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认知,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原先产粮区由于种植经济作物而缩小粮田面积、长江中游及四川地区成为重要的产粮区。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把握到答案,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出现区域性分工、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本问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概况及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并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归因的能力。本问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特点”,紧扣材料二图表信息,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维度展开组织答案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注意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小农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列强入侵以及农业科技的落后等方面展开归因,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其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相关概况;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的变迁·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二  (明太祖)“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反映出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这一制度在权力结构上存在哪两大矛盾?

(2)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用一句话概括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Joseph Heller1923—1999)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据此可知《第二十二条军规》最可能属于哪一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无产阶级文学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实行的三次自救运动。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是(   

都是学习西方的活动          都加剧了社会矛盾

都推动了政治制度变革        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1859年)和《人类的起源》(1871年),阐发了他奠立于自然选择理论基础上的进化论,并将其用于解释人类的起源。其学说遭到宗教界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A为欧洲国家殖民扩张辩护              B为殖民地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C否定了神造世界说                   D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