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据记载:“颛帝之裔,曰熊泽。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今湖北姊归),是为楚国”。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南、湖北建省始于周朝楚国 B.荆蛮是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
C.在宗法制下熊泽属小宗 D.湖南、湖北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楚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什么精神?(6分)
(2)材料二在灵魂得救的什么途径问题上提出了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使这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粮食不能自给,比之宋代更需余粮区的接济……城市工商业人口的增长,私营酿酒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更为扩大。如江南地区在宋代还可以在区内调剂(苏常之米),到明代就非得自两湖、江西、安徽运进食米 不可……清代更远自四川购米。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币值:1936年元)
| 农业净产值(亿元) | 耕地(万公顷) | 1/2(元/公顷) | 1/3(元/人) |
19世纪80年代 | 99.87 | 6304.7 | 158.37 | 62.36 |
20世纪30年代 | 166.41 | 9388.6 | 177.25 | 83.02 |
年增长率 | 1.05% | 0.80% | 0.23% | 0.59% |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食生产的变化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二 (明太祖)“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反映出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这一制度在权力结构上存在哪两大矛盾?
(2)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用一句话概括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Joseph Heller(1923—1999)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据此可知《第二十二条军规》最可能属于哪一流派?(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无产阶级文学
D.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