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从汉代以来,中国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从汉代以来,中国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而读书人既不是皇帝的私人势力,也不是一个固定集团,因此这个政权是公开、开放的。而到了口口,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的加上密折,就构成了一种秘密政治。”文中的应是(    )

A.分封制         B.中书省

C.行省制         D.军机处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封制始于西周,不符合材料时间论述,故A项错误;中书省作为中央独立存在的行政机构,具有一定行政自主权利,故B项错误;行省制作为元朝时期普遍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皇权的加强无实质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的加上密折,就构成了一种秘密政治”可知该机构是完全隶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没有独立行使权力的可能,军机处的出现正是这一时期皇权专制发展的反映,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

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5号《答顾克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州工商公所部分董事功名、职衔来源(注:工商公所为地方政府机构职衔为实职。)

           类别

比例

由科举

由捐纳

总计

人数

5

32

37

百分比

14%

86%

100%

 

苏州商(第三届)绅商功名、职衔来源(注:商会是民间组织职衔为虚职。)

类别

比例 

由科举

由捐纳

总计

人数

11

62

73

百分比

15%

85%

10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在“重商思潮”的荡激下明清之际在江南地区比较突出的“士商相混”现象迅速扩大成为影响遍及全国的社会潮流。同时形成了与近代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过渡性社会群体——绅商即士绅和商人两种身份的结合。例如:1895年长江以北的南通新科状元张謇奉命兴办大生纱厂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1896年长江以南的苏州则有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库创办苏纶纱厂。“状元办厂”一时传为美谈。此外,还有许多进士与举人都弃士经商,成为知名的绅商。1905年左右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各地商会的普遍设立标志着绅商阶级的形成。绅商不仅是各地商会的倡议者而且是各地商会组织的实际把持者就绅商在商会中的地位和人数看也可以称商会为绅商团体。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材料二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和工人两种身份的结合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除了制度和政策原因之外还因为其它许多因素的作用。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最终必然消失。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绅商阶层的来源和形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社会条件。(7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加深对中国工商业发展史的认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在中国和西方道路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并不容易,但是对外开放带来了中西的杂交优势和思想的复兴,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重新塑造中国。——(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是指什么政策?简要分析从汉到清中国传统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及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概述对外开放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塑造中国”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