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农业经济发展史,折射了人类社会孕育成长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世界农业经济发展史,折射了人类社会孕育成长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特点?

(2)以英国圈地运动为例,说明其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在农业发展问题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苏俄(联)在列宁执政时期,有哪些经济措施?我国在1953~1956年通过什么形式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1)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具体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 (2)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劳动力和市场条件。 (3)苏俄措施: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 我国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或“集体化”或“集体互助”)。 (4)认识:应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是经济发展之基;农业政策应适时调整;农业政策调整应从保障农民根本利益出发。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其特点主要有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等。 (2)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的圈地运动通过掠夺农民的土地发展了资本主义,为资 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金,破产的农民被迫成为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产业工人,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苏联在列宁执政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主要有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分别表现为余粮收集制和固定的粮食税。我国在1953~1956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政策的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实 事求是,要把保障农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能够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农业·小农经济的模式及特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圈地运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对农业的政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0—70年代的社会建设探索·农业合作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经济发展独领风骚,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族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族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亿美元,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二: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材料三:2004年7月,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排名榜,克林顿排名首位,之后是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第三是第35任总统肯尼迪。其他依次为里根、福特、卡特、杜鲁门、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老布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困难家族”较多的原因,并分析美国社会救济的举措和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建设“福利社会”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林顿排名靠前的主要理由。

(4)综合以上探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秘诀”的内涵所在。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我国对市场的认识和运用经历了曲折起伏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细绢、丝绵,私出私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大明律附例》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府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明朝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3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农业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实质。(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查看答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致力于全球性发展援助,为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查看答案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