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入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

有入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给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荪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一一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1)妥协:①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这种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的方式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达成妥协;②通过《权利法案》,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4分) 转化:英国由封建专制转化为近代民主政治(或君主立宪制)。(3分) (2)表现: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②大州和小州之间;③南方和北方之间;④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任意两点6分) 原则: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②分权与制衡。(4分) (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选择一个观点评述:观点2分,理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与理解,解题时注意抓住“妥协和转化”,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为史实,从妥协与转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妥协可以结合光荣革命以《权利法案》去分析,转化可以结合封建与民主两个方面的转化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中注重调节中央和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参众两院之间的协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主要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等主要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3)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大妥协”是消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等史实得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第二种观点认为“大妥协”是积极的,结合材料三中“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等信息得出“大妥协”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由材料三中“南北方的妥协”得出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议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里,就不要朝别人扔石头。”当今,各国好比住进了“玻璃房”,国际关系不再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对话与合作是大势所趋。材料现象说明(    )

A.国际间的各国矛盾正在消除      B.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C.多极化格局促进了国际合作       D.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利益联系

 

查看答案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7月提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前途。”尼克松这一讲话的主要意图是(    )

A.改善中美关系,美中联合抵制苏联的扩张     B.承认多极世界的现实

C.维持“全球均势”,保持美国的全球地位      D.为访华制造和缓氛围

 

查看答案

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    )

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            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            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查看答案

“法国人从美国那里拿来的是他们发动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切割又缝合政府的理论。”这种观点(    )

A.认为法国以美国为民主仿效对象        B.预见了法国共和政体建设的曲折性

C.高度赞扬1875年宪法的先进性         D.批判了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

 

查看答案

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代议制民主                  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