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8年夏季,德国推行币制改革。西部占领区的军人政府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8年夏季,德国推行币制改革。西部占领区的军人政府制订了三项法律——货币法、货币发行法和货币转换法——以及众多的法规条例,从而拉开了币制改革的序幕。货币法,把西德马克确定为唯一的合法货币。“第二法”(货币发行法)建立了德意志国家银行(后来成为联邦银行),领导先期所建立的各州储备银行和负责发行西德马克的机构,赋予德意志国家银行执行币制改革的重任。一星期后生效的“第三法”(货币转换法),详细规定了银行和非银行部门的旧马克资产和负债的转换办法。……币制改革成为德国经济复苏的踏脚石。——摘编自托马斯·马杰、冈特·塔曼《激进的币制改革:1948年的德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西部占领区币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德国西部占领区(联邦德国)货币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1)主要特征:①有军人政府的领导和监督;②分步进行,以法律、法规作为改革保障。 (2)原因:①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或答: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推动;②军人政府的正确领导;③西德民众的辛勤付出;④分步实施,符合国情。(9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西部占领区的军人政府制订了三项法律”得出有军人政府的领导和监督; “货币法、货币发行法和货币转换法——以及众多的法规条例,从而拉开了币制改革的序幕”得出以法律、法规作为改革保障;再根据题干信息中关于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内容得出分步进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领导者的角度得出军人政府的正确领导;根据“建立了德意志国家银行(后来成为联邦银行),领导先期所建立的各州储备银行和负责发行西德马克的机构,赋予德意志国家银行执行币制改革的重任”等信息得出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再从民众、国情的角度进一步分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战后德国西部占领区币制改革·币制改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数据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

公元前220年战国末年估计2000万人。

2年西汉元始二年5959万人。

220~265年三国时期767万人魏、蜀、吴人口相加

280年晋太康元年1616万人。

581~600年隋开皇年间约4450万人。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4844万人。

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万。

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

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

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5883万人。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6054万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1063万人。

1741年乾隆六年14341万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30148万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40100万人。

分析《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有入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给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荪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一一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里,就不要朝别人扔石头。”当今,各国好比住进了“玻璃房”,国际关系不再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对话与合作是大势所趋。材料现象说明(    )

A.国际间的各国矛盾正在消除      B.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C.多极化格局促进了国际合作       D.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利益联系

 

查看答案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7月提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前途。”尼克松这一讲话的主要意图是(    )

A.改善中美关系,美中联合抵制苏联的扩张     B.承认多极世界的现实

C.维持“全球均势”,保持美国的全球地位      D.为访华制造和缓氛围

 

查看答案

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    )

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            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            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