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    )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以粮为纲”、 “以钢为纲”、 “三面红旗” 等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即“左”倾错误;“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则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故A项正确。B项是在1953年到1957年,而材料反映的事件的时间是1958年以后;C项是在1966年以后;D项是在1978年后,均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名师点睛】1958年,左倾错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年经济建设的总路线制定出来,在这总路线的指导之下,轻率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生产关系严重的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的积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社会条件是(    )

A.欧洲各国对中国商品和资本输出减少    B.资产阶级维新派热心投资近代工业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政府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C.国家统一的完成

D.生产工具的进步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仍然是明清时期土地利用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土地利用的深入发展还与甘薯和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薯和玉米等原产于美洲。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传到了欧洲,以后经由不同的途径,先后传到了中国。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多在人烟稀少,甚至人迹罕至的山区,或者围垦湖面以及滨江濒湖的洲滩、沮洳,或者在东部沿海地区,人们采用围垦荡地的办法以扩展耕地,即使在北方的农牧交汇地带,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业垦殖。到清朝后期,宣布移民实边、放垦蒙地,内蒙古草原南部的农垦规模更是空前扩大。……在鄂西山区,“承平日久,生齿渐繁,虽幽崖邃谷亦筑室其下,峻岭高冈亦耕作其上”,“然多狃于目前而忘远虑,当夏月骤雨,大水暴至,有阖庐漂荡者,有耕耘山上不及奔避,急流冲激而去者”。

——摘自《明清县志》有关论文

(1)依据材料一, 说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耕作方面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垦殖面积扩大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农业垦殖面积扩大带来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 1950年春,让·莫奈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扰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奈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奈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体”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它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奈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