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 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3)因素: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 【解析】 试题分析:(1)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概括即得。 (2)第一小问新现象,材料二中关键信息:“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 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 19世纪初已构成”,概括即得。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教材中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的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便利的交通等方面分析。 (3)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三中关键信息:“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概括即得。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4、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章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荜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

——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

 

查看答案

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B.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

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查看答案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查看答案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新政(    )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