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    )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

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得出刘锡鸿对自己所见到的英国政治风俗有值得称道之处。但他是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儒家的价值观来看待西方文明的成就,故A项正确;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残暴不仁之政”得不出民主和法治精神,故B项错误;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刘锡鸿对西方持否定态度”,表明他反对学习西方,而他支持学习西方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刘锡鸿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查看答案

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查看答案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选官基础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

人均土地/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