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革命。依据所学可知,A是指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图中战争进程形势不符合,故A项错误;B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图中的战争形势应该是该时期的北伐战争,故B项正确;C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该时期国共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图中形势不符合,故C项错误;D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从北方向南、西南、西北追歼残敌,与图中形势不吻合,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提取地图中的关键信息。(1)地图类材料选择题应观察地图材料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所指;审题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现基础知识准确作出选择。(2)结合图片反映的信息中判断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11月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提出:“将生产工具——机器、工厂、土地、交通机关等——收归社会公有,社会共用。……要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此宣言(    )

A.表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民主革命之路

B.奠定了中共“一大”党纲的基础

C.为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奠定基础

D.明确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查看答案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查看答案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    )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

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查看答案

“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查看答案

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