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故选D。《南京条约》之后中国民族抵抗意识依然在,A不选;《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并没有磨掉中国人以及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B项和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名师点睛】《辛丑条约》条约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②严禁中国人民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④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京津到山海关一带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马、恩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 “从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一人‘专制’”。

——摘自黄敏兰: 《从四种“封建”概念的演变看三种“封建社会”的形成》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材料中两位学者关于“封建专制”一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根据材料一的理解,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试以史实论证作者观点。

 

查看答案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

 

查看答案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