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应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A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和儒家伦理道德;B是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C也没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D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因此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 【名师点睛】从高考题型上看,本专题以选择题为主,命题形式多种多样,角度各异,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多数以“新材料、新情境”的题目为主。本题以对孔子作品看法为切入点,考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彻底地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查看答案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查看答案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