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可得出魏征属于门下省,据所学可知门下省是可以参与决策程序的,是有权阻止最高指示下达的,由此可以看出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故A项正确;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与史实不合,故B项排除;据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可以得出门下省是不可以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的,故C项排除;分割相权是加强皇帝的权力,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中国古代历朝以来都存在相权和皇权之争,自秦始皇设丞相以来,丞相一人大权独揽,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的势力。故而,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皇帝都有一个使命,就是加大皇权、削弱相权。所以,明朝的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则标志着封建皇权达到了顶峰。这也是中国古代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皇权的趋势是加强、相权的趋势是削弱直至消失的原因所在。 所以,在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它的一个作用也是分割宰相的权利、最终集权于皇帝,同样,它也是皇权加强的产物。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以积极为主,但是也有消极影响。 ①积极作用: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②消极作用: 但是,三省六部制也有消极影响。它的设置造成了部门重叠、机构倾轧,严重影响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皇权不断集中,宰相权利不断受到削弱,这也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断衰落。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亦可占田。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

A.土族享有等级特权                B.土地兼并严重

C.中央集权被侵蚀                  D.封建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

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查看答案

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井田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1917年11月7日深夜,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起义的工人、士兵攻占冬宫,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着,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胜利。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俄罗斯联邦接管克里姆林宫。当晚,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降下。

请思考:

苏联解体是否说明十月革命失败?请根据您所了解到的苏联解体和十月革命的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完成: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