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各地“孝廉”或“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

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           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等信息可知材料突出反映了古代选官中存在的以地域来分配名额的现象,材料中反映了察举制和科举制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可见科举制也存在着地域原则,所以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故B项正确;按区域选拔人才,不一定是真正的人才,故A项排除;“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偏离了题旨,故C项排除;“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不能说明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科举制度直接借鉴之处: 作为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开始于隋朝。在此之前,官员、人才的选拔经历过养士、军功、血统、门第、举荐、九品中正等各种制度,但这些制度弊端重重。 科举制的发明,最大限度摒除了权力的干扰,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正、公平。 科举制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不无夸张,却是这种流动性的形象反映。这种流动性,是社会公平、稳定的重要条件。 科举虽已废除百年,但它所体现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客观、公平、公正,仍值得借鉴、承继。在无法限制不正当权力的时候,只有严格考试才最为公平,为“底层”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可能,虽然弊端明显,但别无选择。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

D.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查看答案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查看答案

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亦可占田。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

A.土族享有等级特权                B.土地兼并严重

C.中央集权被侵蚀                  D.封建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

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查看答案

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井田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