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被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的古代政治制度...

被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的古代政治制度最有可能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可知该制度存在很长时间,“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可得出应该是地方制度,宗法制存在时间之久,但不是地方制度,故A项排除;郡县制从秦朝开始推行,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行省制、科举制度分别是元朝和隋朝确立的制度,与题干“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的信息不符,故排除CD项。 【名师点晴】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由来: (1)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3)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 (1)行政区划: ①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D.明朝内阁大学士

 

查看答案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各地“孝廉”或“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

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           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

 

查看答案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

D.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查看答案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