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

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    )

A.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法国军队人数大大少于清朝,这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故C正确。中外兵力对比表的主旨不在于说明战争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故A排除。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属于战争影响,材料未涉及,故B排除。材料也不能反映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雍正帝在奏折批复中提到,“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军需事宜,交给怡亲王等大臣办理,“是以经理两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饷之事”。这表明军机处的行事(    )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有利于防范机密泄漏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中央政令畅通

 

查看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这说明(    )

A.秦朝初期确实设置了三十六郡    B.《史记》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C.秦朝地方行政管理架构已形成    D.秦朝郡县制度消除了割据

 

查看答案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

A.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国君之位争夺激烈

C.宗法礼制仍受到重视              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等同于“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