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建议一:春秋战国时期增加“水利事业已有较大发展”内容。理由: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同渠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更全面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的成就。 建议二:将“古代中国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按“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等不同项进行重组,以专项形式.按时间进行展示。理由:以专项形式,分类进行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变迁的历史。 (可对参考条目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变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参考条目提出修改建议。解读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所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中,春秋战国时期有铁器牛耕、生产技术等,但缺少“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可结合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技术史上的地位,说明增加这一条目的理由。 解读材料“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的呈现方式,还可以将材料所列的时间呈现方式,修改为已专项形式,按时间展示,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变迁的演变过程。 考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及理由。

3如何理解材料二和材料三对科举考试的相反态度谈谈你对科举考试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问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B.“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

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主要原因不包括  

A.有相似的政治奋斗目标

B.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相似

C.面临相同的国际政治境遇

D.都面临发展民族经济重任

 

查看答案

1943年秋季为悼念某位抗日将领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参加本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   

A.八路军

B.新四军

C.国民革命军

D.东北抗日联军

 

查看答案

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方面采取的行动是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

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