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从而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故B项正确;A项包含在B项之中;C项错误,错在“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项错误,汉武帝对黄老之学不满。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名师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根本不同,而且与以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学也不同,主要是迎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强调加强中央集权的“君学”,非常适合当时的汉武帝统治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    )

A政治思想的贡献             B伦理道德的贡献

C哲学思想的贡献             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查看答案

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查看答案

《史记·报任安书》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如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文中涉及到了下列的哪些流派(    )

①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名家 ⑤杂家 ⑥兵家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并联系所学,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