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B 【解析】 试题分析: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A项错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世族经济,联系东汉的庄园地主豪强势力,再联系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B项正确;隋唐时期没有放弃重农抑商,只是有所松动,C项错误;宋代士绅经济以后,租佃制逐渐普及,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项错误。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由重视血缘关系和门第的高低逐渐转向考试成绩,体现了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稳定社会秩序,因此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就一直延续到清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

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            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查看答案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查看答案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1材料一中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车票大变迁。小小的车票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火车票变化的主要历程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

1997年

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

2007年

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了二维码防伪标记

2011年

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013年

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

2015年

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新的购票、改签、退票政策出台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

请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材料二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罗斯福关注弱势群体的相关措施中除了以工代赈、兴办工程外还有哪些?

3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