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材料二 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1)主张:罗斯福强调大国的责任,主张以大国联合来维护和平。 途径:二战中,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大国主导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建立联合国,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重建世界和平。 (2)表现:军事上美国援助并联合中国对日作战,扶植中国的军事崛起。政治上美国扶植和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主张中国同美、英、苏三大国共同承担维持国际社会和平的职责。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说明罗斯福强调大国的责任,主张以大国联合来维护和平。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其实现的途径:二战中,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大国主导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建立联合国,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重建世界和平。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体现了政治上美国扶植和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主张中国同美、英、苏三大国共同承担维持国际社会和平的职责。材料二中“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说明军事上美国援助并联合中国对日作战,扶植中国的军事崛起。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的新阶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美国建国后不久久发生了两条发展道路的论争。论争中形成的“杰佛逊传统”和“汉密尔顿传统”在美国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  政治上,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联邦军队。政治上崇拜制度,主张法治,反对平民政治,认为人性本恶,有利益之争,需要有效率的政府主持公共福利;经济上主张建立有效的联邦银行体制以及税收、信用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建立多元经济体,农工商并存,大力发展工商业。汉密尔顿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以工商立国,仿效英国再造一个工商业繁荣的新国家。……杰弗逊力主小国家、小政府,主张维护州权,害怕中央政府的大权力吃掉各州的小权力。特别反对宪法中没有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经济上力主以农立国,以独立的农场主经济为基础立国,反感发展工商制造业;认为独立的农民才是独立的、诚实有道德的人,农民参与政治可以保证政治纯洁;而工业社会造成拥挤的城市和财富分配不均。斐逊想要在新生的北美打破欧洲的旧制度,走独立自耕农的农业发展道路,建立和平、安宁、民主的世外桃源式的理想国。在现实中则是代农场主立言,他本人就拥有一个不小的农场。

——据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汉密尔顿与杰佛逊论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治国策略形成的社会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逑。今朕(雍正)诸子尚幼,储一事,必须详慎。……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索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成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

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图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

(2)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形势?

 

查看答案

美国在杜鲁门政府的主持下,对全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和资源实施全面深入地动员和统筹,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以及意识形态和知识资源的体制。材料反映出(    )

A.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          B.“冷战”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确立

C.美国希望全国人民对抗苏联          D.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