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皇帝先接受各级官吏的建议再作出决策,A不正确;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C不正确;地方官给皇帝密上奏折,只是反映情况,其管理地方的权力并没有得到扩大,故D不正确;密上奏折表面上看是皇帝的搜索恩惠,实际上皇帝通过此举可以进一步了解地方官的情况,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名师点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特点、作用: 1、表现 ①明朝统治者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由皇帝控制。自秦朝以来在我国存在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和隋唐以来700多年的三省制度被废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皇权绝对专制的局面。 ②明朝时期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内阁的地位虽然逐渐上升,权力越来越大,似最后的决策权仍然在皇手中。 ③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行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了前朝的一些措施,又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②空前强化。皇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 ③体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时代特征。 3、作用 ①积极作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德定,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消极作用:在绝对君主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同时,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查看答案

范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

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查看答案

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

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查看答案

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    )

A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        B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

C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        D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