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是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是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罔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变,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謇全集·追悼孙中山演说》

材料三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主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3)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及材料一关键信息“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等,本问考查“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相关联系。 (2)根据材料二中“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以及所学辛亥革命知识可以总结如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三主要强调了“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其实“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正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主要是指三大制度的建立,即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这是教材基本知识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条件、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成就;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破坏 【名师点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在1954年宪法出台之前一直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可以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雏形,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而“文革”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以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清•梁章钜《枢垣记略•训谕》

材料二: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三: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1)据材料一,简析嘉庆帝发布上谕的目的,说明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国家事务管理中体现的民主性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例举近代中外“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史实两例。

 

查看答案

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处死了末代沙皇

C颁布了《和平法令》                          D推翻了临时政府

 

查看答案

某《土地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图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其耕畜、农具、房屋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该《土地法令》(    )

A得到了革命根据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B彻底消除了俄国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因素

C满足了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土地的愿望     D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国家(    )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