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革命党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田桐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必然性建设性
B革命是追求民主自由的唯一道路
C法国革命的血腥性破坏性
D法国革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1800年——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据此可知买办( )
A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B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D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