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切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司并立到巡抚总揽,并不是中央权力下放,A可排除。六部与都察院是并列的中央机构,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巡抚是都察院的外差,不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巡抚的派遣、巡行不会削弱六部权限,起初,内地巡抚的廷推由吏部会户部主持进行,边方巡抚则由吏部会兵部主持,后来皆由九卿(六部尚书、督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廷推,巡抚的考课、黜陟、改调,操于吏部考功、文选二司, 六部权限未受到影响,C可排除;另,巡抚全称为“钦差巡抚(江西、福建、浙江……)地方等处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从名称上大约可以推知其权责,不会削弱六部权限。明前期,地方三司并立,权力分散,与中央政府难以形成对立,B可排除。 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君主集权加强

B.皇权逐渐衰弱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查看答案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诸侯割据

 

查看答案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查看答案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 宿景祥

材料四   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毛佩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明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谈谈你对材料四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理解指出“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