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相同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相同的
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年代 | 钢(吨) | 生铁(吨) | 煤(吨) | 锰矿石(吨) |
1935年 | 256565 | 787061 | 36091747 | 31400 |
1936年 | 414315 | 809996 | 39902985 | 43400 |
1937年 | 556347 | 958683 | 37230469 | 79187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我国电影界泰斗周传基教授认为,电影的“本体是由媒材决定的”,电影的媒材是“自动化的纪录机器”,因此电影的本体是由这种“机器”提供的“光波和声波这两个元素所形成的声画系统以及由声画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所形成的时空系统”。下列影片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受到新型商业模式利润的刺激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近代交通工具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D.近代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