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土 (农具)啖(食”。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导致了百姓“土耰(农具)啖(淡)食”,可以看出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的商业·盐铁官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12年,孙中山签署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和“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1913年,第一届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拟订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进一步完善了《临时约法》。但袁世凯将该草案束之高阁,不许交国会讨论通过。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了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同年,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1919年,皖系军阀段祺瑞炮制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通过行贿收买国会议员的办法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很快制定并公布了一部《中华民国宪法》。

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后,下令取消《中华民国宪法》,宣布1912年的临时约法失效,消除国会,并于1925年炮制了又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摘编自王仲修《中国宪政的历史、现状及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前325年,嬴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斯为秦惠文王。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于是,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拨。

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泰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志刚《千秋兴亡:秦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惠文王为政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搞编自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

(2)材料二 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并分析阻滞它继续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中世纪晚期,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但都采取了纵向复古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取向虽然寓含着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不可能达到西方人文主义者的那种“复古求解放”的目标,因而始终不能对旧的文化传统实现近代社会所期盼的实质性自我超越。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晚期的主要“革新主张”,分析不能实现“实质性超越”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