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C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时紧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而不是地方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均属于地方制度,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与内阁无关,故B项排除; 汉武帝的时候,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形成“内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隋唐时候进一步完善为三省六部制,即所谓的“外朝”,故C项正确;军机处与中枢机构不合,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查看答案

《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

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

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

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

 

查看答案

有学者提出: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闯出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封建主义经济模式以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代表,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为令人瞩目,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成就惊人。

材料二  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它(中国改革)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摘编自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三种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模式”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文革结束后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198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简单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我国户籍制度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