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元以来,南方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进士51人,全...

宋元以来,南方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进士51人,全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制罪。之后逐渐形成南北方按比例分南北榜录取的制度。南北分榜录取制度的实行

A强化了文化专制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

C平衡了南北势力                  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录取的61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平衡了南北势力,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专制,故A排除。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与科举制南北比例录取没有直接联系,故B排除。南北比例录取不能体现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佛教思想融人儒学理论体系                   B美洲白银大量进人中国

C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

 

查看答案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查看答案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查看答案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御史为君主耳目之臣,职司风宪……明朝的监察御史只有七品,但可以弹劾宰相六部,可以超摧(越级提升之意)为“按察使”(三品),故彼等多乐行其职权,不避权贵。虽常有被贬抑下狱赐死之事,而其地位仍然甚高,其清严威重为他官所不及……明代监察御史可以个别行使弹劾权与单独提出弹劾案,不以都察院的名义为之,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案。

——郑钦仁《中国古代制度略论》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行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卸任官员必须接受帐目审查,公众法庭查出有贪污者,即勒令其偿还10倍于所侵吞的金额。此外,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

——许良英 王来棣《民主的历史》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御史的特点。并指出明代设立监察御史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设置这一制度的目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Gaius)保罗(Pau1us),乌尔比安(U1pianus)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F1orentinus)和马其安(Marcienus)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